首页
`皮肤性病疑难病例交流集
关注者
4
被浏览
10232

[size=6][color=olive]现本人来牵个头,将临床上比较疑难的皮肤性病实例分期分批发上来,供大家相互交流. 如大家有临床实战病例可在此跟帖分享交流,也可另开新帖供大家讨论学习, 敬请同仁们勇跃参与.

[/color]

      患者女性,43岁,皮肤寻麻疹一年余, 接近花粉或吃鱼虾会突发过敏. 这一年来经常全身出现风团样皮肤寻麻疹,经多方治疗效不显著,于今年九月中旬来我这诊治.  当时查看患者全身显大片样风团皮疹,疹色淡红,其它体征基本正常.  即按常规治疗:

1:  B12针 2支+CCO2mL / im.

2:  DXM  5mg + 扑尓敏10mg / im.

3:  5%G.s 100mL +Gs.Ca 20mL +VC 1g / 滴注.

4:  Na.cL 100mL + 西米替丁0.4g / 滴注.

5:  5%G.s 250mL + 参麦30mL + 黄芪针 20mL / 滴注.

以上药方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另配口服药:

 TAB 2# + 赛庚定1# + 西米替丁2# + 酸钙片4# + 谷V素2# / PO  一天二次,连服三天.

药后病情基本控制,但在9月底天气较冷时风团又发作,瘙痒无度, 没办法只得改用中药治疗才控制住病情,现还在调理中,  此乃后话,三天后再谈转用中医诊治过程.

[/color]

 [color=blue] 1:  慢性皮肤寻麻疹为何经常复发?

  2:  各位老师治疗慢性皮肤寻麻疹有何妙法?  

]

发布于 2008-10-11 22:15:13 IP 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2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24条评论
我认为本病病因复杂,部分病人不易查明病因是本病经常复发的关键所在。 我在前几年治疗这样一个病人,全身风团疹伴下腹疼,当时我的诊断是荨麻疹引起的腹痛,就以抗过敏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好转,停药就复发。病人到县医院让一位资深医生看,经过化验血象高,下腹有压疼后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即细菌毒素过敏)引起的荨麻疹,开一组青霉素、一组甲硝唑,当时一看处方不可思议,但是连输4天症状全无。这位医生很有经验的,所以发上来让大家增加一点经验。
  • 2008-10-12 00:54:28 · IP属地·中国|甘肃省|张掖市
    回复 0点赞
哦,忘记说了,还看一盒息斯敏口服,再没有其他药。
  • 2008-10-12 00:57:16 · IP属地·中国|甘肃省|张掖市
    回复 0点赞
原帖由 姜兴茂 于 2008-10-12 00:54 发表 http://www.jcys120.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认为本病病因复杂,部分病人不易查明病因是本病经常复发的关键所在。 我在前几年治疗这样一个病人,全身风团疹伴下腹疼,当时我的诊断是荨麻疹引起的腹痛,就以抗过敏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好转,停药就复发。病人到 ... 末知患者当时有腹痛体征否? 体温升高了不? 请姜兴茂朋友明示一下. :ws
  • 2008-10-12 09:16:54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上述患者针后症状消失,但在9月30日因台风阴雨转涼天气又大发作,全身显风团样淡红色荨麻疹,瘙痒无度. 査:T: 37.0 BP: 120 / 75 脉沉细, 舌淡胖大, 面身有虚浮之觉 . 因西药常用付作用己显,且复发术高. 决定改用中药调理. 症属: 素体虚寒,,内生痰湿, 外表不固,易受风邪, 冷风侵入,发为疾患. 治法: 温阳化痰, 补虚固表. 消风止痒. 药用: 1: 黄芪30 白木20 炙甘10 茯苓10 补骨脂15 制付片6 车前子10 桂支10 白芷10 乌帩蛇15 苍术12 川朴10 党参20 当归15 白芍12 地肤子10 三剂, 一天一剂, 水煎服. 2: 蛇床子20 地肤子20 防风15 白芷15 肉桂15 吴茱萸10 三剂, 一天一剂, 水煎外冼. 敬请大家共同讨论, 上药方可以吗? 有哪些不足之处? 在这请教各位了 :jy: 本帖最后由 梁生 于 2008-10-16 00:10 编辑 ]
  • 2008-10-16 00:06:22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接上: 10月3日来诊, 服上方中药后症状大减,面身虚浮之像己消除,四肢及身上还时有少量淡红色荨麻疹. 脉沉较有力, 舌淡红. 继用上中药方三剂内服及外洗, 10月11日又来复诊, 继用上中药后皮肤荨麻疹已基本消失,只时有夜晚凉时身上会出现少量淡红色凤团疹. 全身肌肤触诊由冷转暖,脉沉, 舌淡红. 其它体征正常. 因秋末季节转凉,寒气较重, 现将上药方调整如下: 北芪40 炒白术15 炙甘10 红参10 茯苓10 补骨脂15 制付片6 车前子10 巴吉12 桂支10 白芷10 乌蛸蛇15 苍术12 川朴10 当归15 白芍12 地肤子10 四剂, 一天一剂,水煎服. 外洗药己停用. 10月16日再来复诊,服后病情恢复良好,至今已不再有荨麻疹出现. 查看患者气色转润,形体由浮转实,脉渐有力,舌淡红. 现己开了一些安基酸钙中钙口服液与肌苷片,蜂乳胶丸,谷V素等带回按量服用, 调理体能. 这例患者皮肤荨麻疹己发病一年多, 历经多方治疗效差,并已出现相应的药物付作用. 后改用中医治疗半月而愈, 从这例说明中医中药,只要对症运用,关健时刻可显神威. 故在这与众分享. 本帖最后由 梁生 于 2008-10-17 00:52 编辑 ]
  • 2008-10-17 00:51:48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慢性皮肤寻麻疹(有花粉等过敏史)  应进行如下检查:  1)特异性:(嗜酸粒C)  2)过敏源: 过敏试验 治疗:一般应从饮食注重,楼主病例是典型的异体蛋白,高蛋白过敏   (曾诊治过一例吃鲜虾过敏至喉头水肿的病号,行气管切开术,    方得以解救.)(病人的过敏体质是没法改变的,只有避免吃用   海鲜,蛋类,公鱼等高蛋白食物,)一旦发生急病,先排除过敏   断绝过敏源,再做其他对症治疗.   中医对慢性皮肤寻麻疹有独特疗效:  1)外用芳香化湿,收敛固表之药外用!  2)病位在大肠,内服味酸解积,驱虫化淤之方  3)病位在肺,施以补气大药,加用凉血之品!  4)有肿毒客留,无形妇痔,宜破结而后解毒!而后补虚!     病在药在,用方细看.     一已之得,邪挟虚寒. 本帖最后由 无为 于 2008-10-22 23:54 编辑 ]
  • 2008-10-22 23:53:24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二: 幼儿皮疹一例. 一男性2岁幼儿,在几天前因发热流鼻水,咳嗽来诊. 查: T 38.5 咽部红赤, 胸部听诊有少量罗音, 即配一些对症治疗的口服药治疗: 1: 阿莫西林冲剂 0.125g x 6包 分6次 Po 一天三次. 2: 优卡丹小儿伤风冲剂 3包 分6次 Po 一天三次. 3: 蛇胆川贝液 10mL x 6支 丨次5mL Po 一天二次. 药后至昨晚来复诊时, 患儿发热咳嗽略减, 但烦燥哭闹, 査看肛门上面股臂部及手足心背出现了很多红色水状丘疹,咽部及口腔粘膜也出现了有十多点红白色丘疹, 这才知道此病因不是这么简单, 作了一些对症处理后,急叫患儿家长带患者去县人民医院住院处理. 因今天又出现高现不退己在县医院输液中...... 交流内容: 1: 患儿出现手足皮肤及口腔丘疹,是否药物过敏引起的? 2: 如排除了药物过敏因素, 这患儿症状属于哪类型皮肤病症? 3: 手足口病, 幼儿急疹, 药物性皮炎.在临床上怎样鉴别? 本帖最后由 梁生 于 2008-11-20 16:22 编辑 ]
  • 2008-10-30 20:35:55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手足口病, 幼儿急疹, 过敏性药疹的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潜伏期4--7天,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 皮损以侵及手掌、足跖、口腔为特点,初为米粒和黄豆大小的丘疹,丘疹很快转变为水疱,疱壁较厚不易破,内容物由清渐变为乳白色,数目多少不一,呈散在分布,在口腔的软腭、颊粘膜等部位出现疼痛性溃疡,影响患者进食。该症以夏季多见,主要发于儿童,尤以1--2岁的小儿最多,因此又叫小儿手足口病.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为人类疱疹病毒感染. 特征为3--5天高热后,体温突然下降,而皮肤出现玫瑰色丘疹.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生于6个月--2岁婴幼儿,潜伏期7--14天, 发病时枕,颈,耳后淋巴结肿大, 退热时发疹,为斑疹,斑丘疹,直径2--3mm. 呈玫瑰色. 散在, 躯干较多, 面及四肢近端稀少. 24小时内皮疹达高峰, 1--2天消退, 无脱屑或色素沉着. 过敏性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的个体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面临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常见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皮疹归纳如下: 1.发疹性药疹 临床表现为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皮疹始于面部躯干,以后泛发全身,有瘙痒,轻重程度不一。轻的仅出现散在的少量红斑,有轻度瘙痒,停药而自愈。重的可密集全身,常伴有全身浅部淋巴结肿大,则应密切注意其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因后者预后不良。 2.皮炎类药疹 这类药疹临床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性皮疹。其可分为局限性与泛发性两型;局限型多是由药物引起的光线过敏性皮疹,因此主要发生在日光暴晒部位,发生苔藓化皮疹。全身泛发型可有低热、瘙痒,严重的还可有粟粒至米粒大小的脓疱性皮疹掺杂其中。消退后往往有一层糠状鳞屑脱落。 3.固定型红斑 多数由横胺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解热止痛药物所引起。但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无服药史,过敏原不易找到。皮疹特点是限局性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呈假性水肿、损害境界清楚,愈后留有色素斑,每次应用致敏的药物后,在同一部位重复发作,也有的同时增加新的损害,皮疹数目可单个或多个,亦有分布全身者,皮疹大小一般0.2cm至数厘米不等,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口唇及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趾指间皮肤、手背、足背躻干等处多见。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者约占80%,口腔粘膜亦可发疹。固定性药疹消退时间一般为1~10天不等,但粘膜糜烂或溃疡者常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十日始愈。发生在包皮龟头部位时,常因为水疱破溃或感染而形成溃疡,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如治疗不当,可使病人数周至数月不能痊愈。 4.荨麻疹样药疹 是常见药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莉特灵的大量应用,该药疹更为常见,其他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与血清蛋白等均是引起该型药疹的重要原因,由于血清异性蛋白引起的叫“血清病”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性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荨麻疹可作为唯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伴随着其他的症状。如发热、低血压等,一般致敏病人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皮肤才开始发生风团性皮疹并有瘙痒,但少数病人在注射青霉素、血清蛋白等药物后数分钟内即出现头晕、心烦、全身泛发大片红色风团、瘙痒与血压降低,由痢特灵引起的药疹可以在停药后一周才发生,风团往往较严重,有大片红肿性皮疹,治疗上比较困难。血清病是注射血清蛋白后1~2周,开始发烧38~39℃,全身风团、瘙痒、有腹痛、恶心、浅淋巴结肿大、关节痛,病程10~14天而自愈。 5.多形性红斑 可由药物引起的多形红斑,其皮疹特点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或丘疹,似豌豆大至蚕豆大,中央常有水疱,边缘带紫色,对称性发生于四肢,常伴有发烧、关节痛、腹痛等,严重者可引起粘膜水疱的糜烂、疼痛。由其他原因所致的多形红斑,症状相似,往往春秋反复发生,病程一般为2~4周。 6.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 又称斯蒂劳斯——约翰逊(Stevens-Jonnson)综合征。为一种严重的药疹、红斑性大疱广泛散布,口腔、眼部及咽部等处粘膜糜烂,唇红缘溃烂结痂。同时病人有高烧、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病程4周左右,在未用激素以前,其死亡率曾达30%。虽为药疹中出现的皮损,但在许多的病例中没有任何服药史,说明本型中只有一部分与药物反应有关。有的病人还可由“败血症”引起,值得注意。 7.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病人服药后不久体温迅速上升,可超过39~40℃。皮肤先有红斑,迅速扩展增多,由红色变褐红色,经一两天后,广泛的红斑上发生松驰的大疱,大疱不规则,疱膜容易擦破撕剥,露出疼痛的大片糜烂面,很像烫伤。粘膜也成片糜烂及剥脱。病人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伴有高烧和内脏受损的表现。可发生黄疸、血尿、肾功能衰竭、肺炎、昏迷、抽搐以至死亡。否则,经10~14天后,病情迅速好转,体温很快下降,皮疹干燥及脱落而自然痊愈。 8.剥脱性皮炎 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而药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常常由于对一般的药疹病人未及时停止致敏药物和适当处理,致使病情发展,皮疹融合而成为剥脱性皮炎,或病情一开始就是突然发病,高烧40~41℃,持续不退,瘙痒性的麻疹样红斑融合成大片或弥漫性的潮红,有明显的肿胀,全身浅淋巴结肿大,肝脏亦可肿大,压痛甚至出现黄疸,脾脏也可肿大,脑或肾等也受损可出现谵妄,昏迷或蛋白尿等,甚至死亡。应与银屑病,皮炎类疾病,毛发红糠疥,Hebra氏红糠疥,蕈状肉芽肿等引起的红皮病相鉴别。 9.狼疮样综合征 可因药物影响而发生该综合征,临床表现和组织变化与真正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同,病人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胸膜炎、心包炎、粒细胞减少、红斑狼疮细胞阳性等各种红斑狼疮症状,因此,全身性红斑狼疮综合征被认为药物诱发的全身性红斑狼疮。病情轻的停药后数月内恢复,病情发展的可因狼疮性肾炎或其他红斑狼疮损害而死亡。病程在2~3周至3个月内自愈,肼苯哒嗪、灰黄霉素等药物易引起该综合征。 10.增殖性药疹 在用药两周至数月后,病人发烧,周身不适,关节疼痛,全身浅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皮疹是弥漫性红斑、水肿性、大疱性或蕈样肉芽肿状损害。触之相当坚实,主要见于躯干疏散分布,不规则,边缘清楚约3~4cm直径大小,经治疗症状逐渐消失,全病程约3周。 11.其他药疹 某些药物或血清等异性蛋白质所引起超敏性血管炎药疹,由于砷剂长期少量服用,可产生掌蹠点状角化症,或皮肤毛孔角化症。汞剂中毒性肢端红痛症、皮疹、口炎等,长期服用碘及类固醇激素可产生痤疮样皮疹。服用抗疟药物产生扁平苔藓样皮疹。有些药物还产生紫瘢、湿疹样皮疹 本帖最后由 梁生 于 2008-11-2 18:01 编辑 ]
  • 2008-11-02 15:43:02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今天这患儿己出院回家, 县医院是以疑似诊断为 手足口病 收治的.
  • 2008-11-02 17:52:28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三: 手皮肤溃疡一例. 这是今年8月份接诊的一病例. 男, 61岁,村民. 诉7月下旬开始左手中段出现瘙痒性丘疹 , 经手抓爪后引起感染. 局部皮肤渐渐溃烂, 于8月6日来诊. 査看患者左手中段侧背有长约15公分, 宽约5-6公分的溃疡面, 有绿黄色脓性分泌液渗出,边缘略突红紫色, 患处灼热痛甚. T: 38. 其它生命指征基本正常. 此患者有饮酒习惯. 初步诊断: 接触性皮炎引起继发感染. 处理方法如下: 1: 局部清创消毒,再用二层消毒纱布盖面包扎. 2: Na.cL 100mL + 头孢曲松 2G +DXM 5mG / 滴注. 3: G.S 100mL + vc 2G + B6 0.2G / 滴注. 4: Na.cL 250mL + 小诺 90mG / 滴注. 以上方法除地米针用一次外,余连用三天,每天一次 另阿莫西林+庆大片+ vc 各2只, 鱼腥草片4只 共口服. 一天3次, 连服三天. 交流内容: 1: 大家谈谈处理溃疡面时创面包不包扎较妥? 2: 大家谈谈激素类对皮肤溃疡治疗的利与弊? 3: 各位老师治疗皮肤溃疡有何妙法? 大家先交流一下, 这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我会渐渐发上来分享. 本帖最后由 梁生 于 2008-11-20 20:41 编辑 ]
  • 2008-11-15 20:28:39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